新闻资讯

行业动态

BOB: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“中国政府奖学金”

来源:BOB添加时间:2022/09/16 点击:

BOB“中国政府奖学金-高校自主招生计划”是向中国部分省、自治区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中国高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。用于国内部分高校直接选拔和招收优秀外国青年学生来华留学。.

一、 资助类型、持续时间和教学语言

1. 录取日期:2018 年 9 月

BOB2. 资助类别:硕士和博士。学生

3.资助期限:硕士生2-3学年;博士生3学年。资助期限为入学时确定的学习期限

4. 授课语言:一般为中文,部分专业可用英文授课

BOB二、 奖学金内容

全额奖学金:包括学费、住宿费、生活费和综合医疗保险。详情请参阅《中国政府奖学金简介》

三、 申请受理机构及申请时间

BOB受理机构: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部

申请截止日期:2018年3月31日

四、申请条件

BOB1. 非中国公民,身体健康;

2. 学历及年龄要求: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者,须具有学士学位,年龄不超过35周岁;来华攻读博士学位者,须具有硕士学位中国政府奖学金,年龄不超过40周岁。

五、申请流程

1. 登录“CSC来华留学网上申请系统”(登录后点击“网上报名学生入口”图标进入)填写申请信息,请在阅读前仔细阅读“操作流程”填写并选择申请类别B类,上海外国语大学“受理机构号”为10271

2. 申请材料装订成一册(两册)中国政府奖学金,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挂号信或特快专递寄至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部。同时,学生请将所有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scholarship@shisu.edu.cn。不论是否录取,申请材料均不予退还。

3. 上海外国语大学收到材料后,负责审核申请材料,组织网上面试中国政府奖学金,确定录取人选。拟录取的申请人中国政府奖学金,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,可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;

4.上海外国语大学将于2018年6月30日前将录取通知书和来华留学签证申请表(JW201表)寄给学生本人

六、申请材料(一式两份)

1.《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表》(中文或英文);

2.《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留学生(学位生)入学申请表》,下载地址为

()

3. 护照复印件;

4. 最高学历的公证证明。如申请人为在校生中国政府奖学金,需另提交就读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。中英文以外的文本需附经公证的中文或英文译文;

5. 学术成绩单。中英文以外的文本必须附有经过公证的中文或英文译文;

6. 在中国的学习和研究计划。中文或英文书写(不少于800字);

7. 推荐信。两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信,用中文或英文撰写;

8. 外国人体格检查表复印件。登录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下载并填写英文。申请人应严格按照《外国人体格检查表》的要求填写。《外国人体格检查表》遗漏项目、无本人照片或照片上未加盖骑马缝、未经医生签字盖章的,医院无效。检验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;

9. 已获得HSK成绩报告的,请在申请材料中附上复印件;

10.2张护照照片(5cm×4cm);

11.注册费800元(或海外汇款130美元)。

七、材料邮寄地址

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号楼202室

邮编:200083

电话:86-21-3537 2963

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部(已收到)

八、银行账户信息

注册费可以人民币现金或银行电汇(T/T)支付至:

BOB: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“中国政府奖学金”

★汇款时请注明申请人护照姓名,请勿使用支付宝、微信或网上转账。

九、 注释

1. 每个奖学金获得者只能获得一个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资助。对多所大学同时录取的奖学金申请人,国家留学基金委只保留一所学校的奖学金资格;

2.奖学金获得者来华后不得变更录取院校、学习专业和学习期限;

3. 不能按录取期限来华学习者,不予奖学金;

4. 请不要在提交的申请材料中包含现金;

5. 为使学校与申请人保持联系,请在申请表中提供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。

十、适用专业

学术硕士

国际贸易、国际政治、国际关系、外交、思想政治教育、教育技术、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、翻译学、新闻学、传播学、工商管理、金融学、汉语与外国政治制度、成人教育、汉语言文学、中国古代文学、技术经济与管理、应用统计学、国际公共管理、体育教育、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、广告学、公共关系、课程与教育学;

专业学位硕士

翻译硕士(法语口译、俄语口译、日语口译、阿拉伯语口译、韩语口译、西班牙语口译)工商管理、金融、法律(法律、非法);

以英语授课的硕士学位

国际关系、中国研究、新闻学(中国媒体和全​​球新闻)、传播学(全球传播学)、广告学(全球广告学);

博士

BOB翻译研究、国际关系、国际政治、外交、中东研究、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、汉语教育、中国研究、区域与国家研究、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、全球传播